從2020年COVID-19流行開始,防疫物資就成為全球最熱銷商品,引起一波又一波防疫物資的搶購潮,即使價格翻漲,也沒辦法阻止消費者想要購買的心。而仿冒者也看到此商機,從最開始的假口罩,後續又出現假防護衣、假快篩試劑,到最近甚至出現夾在玩偶上都可以測血氧的假血氧機。這些假貨不僅無法達到防疫的效果,也造成了市場的混亂與恐慌。

形成原因原因與影響
我們可以從消費者、品牌、仿冒者三個角色來了解:
- 消費者:疫情造成恐慌,讓消費者對防疫物資的需求高漲,即使缺貨、價格翻漲,依然會想辦法購買。在市場資訊混亂與與辨識機制不足的情況下,使得消費者無法分辨,而購買到無效用之產品。
- 品牌:品牌銷售、供應鏈都斷貨,造成市場斷層。趁此空檔假貨趁虛而入,使得消費者購買到假貨,造成品牌銷量損失。又因為假貨沒有效用或是品質不佳,影響品牌商譽。
- 仿冒者:市場供不應求,消費者和商家只想著儘快搶到商品,而忽略了求證商品真假,讓仿冒者有機可趁,能在此時快速的獲利,造成品牌損失。
品牌可採取的應對方法
- 難以被仿冒,又能簡單、即時應對的技術
不用改變產品本身,只要利用高技術難度的防偽標籤,就能簡單提升仿冒者的仿冒難度。
- 一眼就能辨別,聯合消費者一起抓出不肖業者
同於鈔票的辨識方法,或是掃碼識別,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教育,消費者就能夠便利、明確的辨識出真假。
- 雲端追蹤商品,主動對抗假貨
一物一碼追蹤商品流向,透過QRcode掃碼主動告訴消費者商品是否異常。
其實不只是防疫商品會受到影響,任何一個品牌只要在疫情期間有機會遇到供應、銷售鏈斷層的都可能會面臨仿冒的威脅。不只會影響到品牌銷量,亦會由於消費者辨識機制不足造成真假混淆進而影響品牌商譽。因此品牌需要事先做好防範,讓問題不要發生,即使發生也能快速的釐清、阻止,及時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