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沿革

擎雷自1983年創立至今,經歷許多挑戰。我們認真的應對每一次的困難,也真實呈現每一次的不足與成就。創立者秉持誠信將擎雷從創立至今的大小歷程、達成的成就或遇見的難題,真誠分享。

2023

2023年

疫情後的工作型態及人才樣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異地辦公的能力與彈性、工作內容的強度與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何在市場需求彈性時仍能回到企業核心價值,成為是否能兼顧市場與文化的重要課題。

2023

2022

2022年

疫情反覆下,如何保持彈性,標準化、規格化、數位化成為重要課題。標準化使我們效率提高、規格化使我們能與外部對接、數位化讓我們打破地理位置及場域的限制,讓我們維持彈性因應時局並同時保留生產力。業績雖然受到影響但趁機馬步練穩,我們會走得更加穩健。

2021

2021年

疫情持續衝擊生活,也改變工作型態,加速人才數位化、適應善用工具的能力。雲端三代持續發展,利用數據分析將資料轉換成資訊,協助品牌客戶更早發現假冒並更快速、積極的阻止仿冒擴大。組織流程梳理,善用工具提高效率,利用數據強化管理會是下一步關鍵。人才依然是重中之重。

2021

2020

2020年

疫情影響了市場、客戶、消費者,從需求、生活方式改變行為,也帶給擎雷機會持續成長。疫情導致的生產銷售斷層給仿冒機會,也讓擎雷能進一步透過數據監控協助客戶掌握市場、打擊罪犯。新的嘗試、新的商業模式,與客戶利益結合贏得客戶的認同,也強化團隊信心。但推廣速仍需加快,人才仍是關鍵。組織決策調整,關鍵還是在人才、人才、人才。

2019

2019年

世代交替,傳承持續進行。和客戶利益同步的創新商業模式,取得初步的進展,內部團隊也因此凝聚更強的共識。新一代平台式ERP開始架構導入,由客戶利益驅動組織的流程,將提供新商業模式更紮實的基礎。防偽的技術能力持續在市場受到肯定,2022冬奧及殘奧獲得中國官方的最高評價、認可、採用。未來團隊能力及凝聚力,仍是進一步發展所寄。

2019

2018

2018年

平台24小時順暢運作、 駭客的攻擊入侵、馬來西亞分公司改組、日本市場發展緩慢、轉投資區塊鏈應用公司、新商業模式的突破、 落地。導入新一代的ERP系統再一次驅動組織變革,流程再造以為因應--- 客戶優先、模組化、 智能化--- 擎雷這些年持續面對不同的挑戰,不停的進化,站在市場的前沿。

2017

2017年

來自舊模式的業績持續成長,深圳籌劃投資新定位的工廠。由製造到服務,在雲端平台大數據的驅動下,新的商業模式將擎雷的利益調整和客戶一致,強化商業模式的合理性使之更可長可久。是擎雷第一次嘗試引領整個行業的變革,使命大於生存,成就大於利益。

2017

2016

2016年

雲端監控追蹤系統3.0耗時兩年多,投入數千萬終於上線 。領先全球的思維及佈局,爭取到成長的機會與空間。人工智慧將在往後的數年影響各個領域和行業。新世代人才培育與接班刻不容緩,業績持續成長,組織調整,成立客戶研究發展部,資訊部門重新定義,加速在相關的領域、區域研發、投資、佈局 。

2015

2015年

2015業績成長超過2成,獲利超過轉型前的高點,馬來西亞分公司成立2年業績成長超過3倍。 M.V.P連續2年頒給非臺籍夥伴,踏出尊重、學習與包容的一小步。大陸的營收超越臺灣,北京分公司設立,持續深耕大陸市場。

2015

2014

2014年

海外的營收首度超過台灣,跨國人才的培育,管理制度的有效運作,市場的調整因應,貫穿其中的是多元文化價值的學習與包容。確立以雲端監控追蹤系統為平台,整合大數據,光學辨識,鈔券凹印等高科技製程解決客戶、品牌的問題。

2013

2013年

業務部門變革,業績有一成以上的成長。積極於雲端2.0的研發導入,光微構2.5確認發展的可能性,焦變影像推出市場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

2013

2012

2012年

業務部門的重整改革,大致完成、導入。需持續落實精進,未來幾年會從業績成長的速度看到成效,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市場開始耕耘,二代光微構、三代云端監控追踪系統的研發也開始投入。

2011

2011年

2010年業績突破轉型前之高點,獲利也大幅成長。為因應市場全球化,業務部門重組,完成組織變革,業務執行流程標準化且與職能知識學習考核系統,一併雲端化,完成雲端追蹤系統,並推向市場,大致勾勒出完整之系統防偽策略藍圖。廣州設分公司,著手開發亞洲市場。

2011

2010

2010年

光學微結構陸續開發出光曲率動畫、光控微透鏡堆疊、彩虹微透鏡堆疊、3D微透鏡堆疊等,領先全球之先進製程,加速擺脫全像競爭對手。南京、香港設點,深耕大陸市場,持續培育業務人才。

2009

2009年

台灣業績成長持平,大陸成長依然加速,以3-5億的目標為努力空間。微透鏡堆疊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家將此先進技術做商業化量產、市場無法複製,通過初步檢驗。亦參加芝加哥包裝展、布魯塞爾標籤展。

2009

2008

2008年

全像研發團隊發表領先全球反射式彩色數位全像,入董事會,給予全球獨家授權,責任加重,開發UV光學微結構成型製程,取得日本衛采定單,第一家進入日本防偽市場之台灣廠商尤其是最嚴苛之製藥業。

2007

2007年

ERP正式上線,大陸市場回穩,業績、獲利持續成長,台灣市場領先地位持續深化,持續推動組織變革,增設知識管理人員,加速培育人才以為因應,開發焦變影像光學製程,同時也導入冷燙及雷射刻印製程加強對客戶之服務。

2007

2006

2006年

深圳、上海大幅擴展組織,ERP導入上線,積極培養人才,開發大陸市場並期許在2010前能將營業額推升到3-5億以上,新一代的全像及微奈米材料也預計能推入市場。

2005

2005年

業績持續成長,深圳達損益兩平,大量的市場資訊,製程需求調整廠務組織,評估ERP系統,以為因應新一代的可變資訊隱藏系統,同位異像,結構式光變都有初步的成果。

2005

2004

2004年

業務開始回升,新的市場定位及技術為市場接受,轉型獲致初步的結果,尤其在嚴苛的藥品防偽市場獲得多家世界大廠的肯定。更是難得,著手開發可變資訊隱藏系統,同位異像,結構式光變。

2003

2003年

增加凹印機的產能為大陸市場預作準備,建無塵室與架構完整全像設備,包括電鍍、蒸鍍、模切及拼版,第一次參加光電展,為走出台灣暖身。

2003

2002

2002年

相繼在上海及深圳成立業務辦事處,是少數在大陸接單台灣生產之廠商,引進先進之雷射全像技術,派人至國外受訓並持續的調整組織人力。將公司定位微調為系統防偽和安全控管整體解決方案之提供者。

2001

2001年

業績超過一億伍仟萬開發及引進多項凹印技術,如三色、五色接紋、光頻顯影、單體雙相、智慧貼紙、光變油墨等技術,將公司從有價證券專業印製廠商之定位擴大成防偽印製技術的廠。計畫引進其他防偽技術。調整組織人力,構築知識平台,以應付更嚴苛的競爭。

2001

2000

2000年

引進第二部凹印機,業務將傾向以凹印為主,開始開發各項凹印技術。

1999

1999年

營業額維持在一億以上,凹版機、追印機正式上線,開發年度支票、禮券、定存單、匯票等市場,將公司定位為有價證券專業廠。新的股務軟體及支票軟體進入市場,支票在多家銀行對我開放下略有成長。

1999

1998

1998年

遷到新廠,營業額首度超過一億達一億一仟多萬,新的管理系統上線,添購大型雷射印表機,第三部支票印刷機,及凹版機。完成退休金之規劃提撥,股務軟體、列印軟體重寫,為往後數年的發展奠基。

1997

1997年

支票、股票及金融商品大幅成長,全年業績八仟多萬超出預定目標七仟萬甚多。購買新廠房,以增加產能及改善工作環境。為顧客善盡企業責任。

1997

1996

1996年

成立福委會、員工第一次出國旅遊,數位同仁年薪超過百萬,完成業務之職務說明書,工廠開始實施二班制及周休二日,資訊部著手發展第二代之管理軟體以期提高競爭力,年度業績超過伍仟萬,成立高雄辦事處。

1995

1995年

工廠著手準備二班制,業績由二仟五佰萬成長到四仟萬,完成人事管理規章。著手訂定各部門之職務說明書。

1995

1994

1994年

增資至兩千萬購買第二台支票專用印刷機,支票業務開始成長。正式成立台中辦事處,成立擎雷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生證明,著手規劃人事薪資考核管理制度。

1993

1993年

引進台灣第一部支票專用印刷機,開發支票、本票。

1993

1992

1992年

開放給滿一年之員工認股,並保留一席董事給員工代表,中南部派常駐人員,資訊部承接客戶電腦化之案子。

1991

1991年

成立資訊部,股務軟體開發完成,賣出第一套後著手公司管理電腦化,承印股務套表。

1991

1990

1990年

遷至中和自購廠房增資至500萬,著手開發股務和管理系統。

1989

1989年

證券市場蓬勃發展業績大幅成長、確立公司未來方向為證券專業印製廠商。

1989

1988

1988年

退出代工,條碼開發成功取得安全線證券紙承印第一家上市公司泰瑞電子、神達電子。轉投資巨行服飾。

1987

1987年

幫永豐餘、精業代工印製股票、公司債及受益憑證。

1987

1986

1986年

開始印製股票。

1985

1985年

印製選舉海報,因不願出黑書成為政治打手,退出。

1985

1984

1984年

印製新象海報節目單佔營業額八成損益兩平。

1983

1983年

1983年由蘇宏洋、沈靚清、程普生三人在伊通街發起創立,資本額30萬購買一部中古快速印刷機,印製一般報表傳單。

1983